跨国经营

  • 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对比不同文明:对当代企业的启示

    陈志武1;2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发展成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相互贸易的主要通道。在起初几个世纪里,华商是这些新兴航线上的主角。公元7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到来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者几经转变,先是从华商转为阿拉伯商人,然后由阿拉伯人转为天主教徒葡萄牙人,再后来由葡萄牙人转为新教徒荷兰人。对于欧洲人来说,枪炮优势显然在他们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更重要、更持久的原因或许在于他们的融资和风险分担方式,即谁能更好地解决跨期承诺问题,以便从众多投资者那里筹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并将远洋贸易的高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此外,哪方文明更能促成“自己人”在沿线社会建立据点,形成自己的跨国信任网络,也决定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成败。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天主教文明和新教文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因此成效各异。本文将对比这些文明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总结经验与教训。

    2021年06期 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阅读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营销

  • 顾客参与能力识别:内涵、方法与策略

    李强;翁智刚;高丁卉

    顾客细分与识别是企业营销的基础环节。在顾客与厂商深度互动与广泛参与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传统聚焦于销售目标的顾客细分亟待拓展与丰富。本文提出顾客参与能力识别这一概念,作为顾客细分新的维度,以及价值共创的前置条件。论文梳理了顾客参与能力识别产生的商业背景、理论渊源与发展进程,区分了顾客价值需求识别与参与能力识别,基于顾客参与能力文献梳理,构建了顾客参与能力识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顾客参与能力涵盖为创新能力、传播能力、推荐能力以及知识和学习能力,并归纳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类型的识别路径,最后从匹配性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2021年06期 2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阅读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 营销渠道中的合同使用、交易不确定性与关系绩效

    钱丽萍1;2;廖如玉1

    目前许多研究认为精心设计的合同起到了减少交易不确定性、提高绩效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合同使用,即企业使用合同管理渠道关系的频率或者程度,以往研究关注相对较少。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当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利用393家中国计算机及其零件行业经销商的问卷数据,建立了不确定性环境下合同使用与营销渠道关系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了合同使用对关系绩效的直接作用以及相互依赖、互惠规范、需求不确定性对合同使用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同使用有助于提高关系绩效,相互依赖可以放大合同使用的作用效果,而互惠规范和需求不确定性则会削弱合同使用的作用效果。本文不仅拓展了渠道关系管理及合同治理领域的研究,而且为企业管理渠道关系提供了有益指导。

    2021年06期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阅读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公司治理

  • 多个大股东与审计定价——基于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

    牛瑞阳1;陈琳1;李瑞涛2;谢光华1

    在传统公司治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多个大股东所有权现象,是上市公司重要的监督制衡结构。本文在家族企业多个大股东之间存在典型裙带关系的特定情境下,从审计定价视角考察监督或制衡机制是否有效。基于2007—2017年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对家族企业中多个大股东的互动如何影响审计定价展开研究,发现拥有多个大股东的家族企业审计收费显著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多个大股东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控股股东发生股权质押时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并且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股权质押会显著增强多个大股东对审计费用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盈余管理、送转股和股票策略性改名三种市值管理手段,是多个大股东影响审计定价的具体路径。研究结果从审计定价角度揭示了家族企业多个大股东的合谋动机,为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的文献提供了新“拼图”,也为理解资本市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事件中的审计失职现象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1年06期 5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阅读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 避免“煮熟的鸭子飞走”:CEO家族属性、伪禀赋效应与并购溢价

    王晓颖1;贾银华2;马真真3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通常被用来形容并购失败事件,那么企业是否会为了避免“煮熟的鸭子飞走”而进行溢价支付?本文利用CEO家族属性作为伪禀赋效应个体异质性的代理变量,基于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number>1321</number>个溢价并购事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进行回归估计,研究发现:与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企业相比,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支付的并购溢价更高,即CEO伪禀赋效应在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竞争者越多、并购相对重要性越高,或者并购持续时间越长,都会进一步提高家族CEO支付的并购溢价水平。本研究从个体行为理论视角出发,为并购溢价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丰富并深化了并购定价决策的有关研究,同时拓展了家族企业的研究边界。

    2021年06期 7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阅读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公司财务

  • 分析师预测偏差、投资者异质信念和股价崩盘风险

    金永红1;吉鹏1;王祥瑞2;奚玉芹3

    本文分析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探究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即分析师预测偏差通过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中介作用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使用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偏差会提高投资者异质信念;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提高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投资者异质信念是分析师预测偏差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路径中的中介变量,即投资者异质信念在分析师预测偏差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关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文献,并对规范分析师行为,减少市场异质信念,并进而防止股价崩盘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有着积极意义。

    2021年06期 9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阅读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 推手还是杀手:流动性对中小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基于新三板和创业板的比较研究

    薛海燕1;张信东2

    流动性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流动性对创新的影响是否与企业所处资本市场有关,目前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两个重要市场——创业板和新三板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不同资本市场中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业板中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投资有抑制作用,而新三板中股票流动性可促进企业创新投资。基于机构投资者监督视角的机制检验发现,创业板中流动性的提高可通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促进企业创新投资,而新三板中流动性的提高会通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抑制企业创新投资。进一步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独立型和非独立型后发现,在创业板起到促进作用的是独立型机构投资者,而新三板中是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辩证认识资本市场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异质性,为市场监管者通过制度安排调整市场流动性以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实践证据。

    2021年06期 10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创业研究

  • 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元分析的研究

    朱秀梅;历悦;肖彬;苗淑娟

    创业网络是社会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新企业突破资源瓶颈、获取异质性资源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对提升新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在一定分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针对2002—2019年涵盖2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67项研究,探究了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研究结果显示:(1)创业网络能够促进新企业绩效提升;(2)从国家文化看,不确定性规避、集体主义、阳刚性文化越高,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显著,而权力距离越高,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越低;(3)从国家发达程度看,发展中国家情境下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4)从企业年龄看,企业年龄越大,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显著。这表明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本文丰富和细化了创业网络的现有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创业网络影响新企业绩效的全貌,获得了相对综合、可靠和科学的一般性结论,对于未来深化纵向研究和情境化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同时对于新企业构建和利用创业网络具有实践意义。

    2021年06期 12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阅读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人力资源管理

  • 员工职场偏差行为对其自身的影响:基于情感事件理论的探讨

    孙利平1;陈晨2;陈煊煊2;秦昕2;王海侠3;4;薛伟2

    在关于职场偏差行为的研究中,目前仅有极少数针对其结果变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行为接受者的视角探讨职场偏差行为对他人及组织的不利影响,却忽视了员工采取职场偏差行为对其自身的影响。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本研究采取行为者中心视角,探讨了员工职场偏差行为对其自身工作投入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经验取样法对企业员工进行连续10个工作日的每日调研,对323组日常观测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员工每日采取职场偏差行为越多,其负面情绪越高,进而工作投入越低;道德认同会强化职场偏差行为对其自身负面情绪的影响,当员工道德认同较高时,员工职场偏差行为对自身负面情绪的作用更强;道德认同对职场偏差行为与工作投入之间的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当员工道德认同较高时,员工职场偏差行为通过负面情绪影响自身工作投入的负面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为从员工自身视角抑制职场偏差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干预启示。

    2021年06期 13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